飲水健康︱美國研究:飲水可以變聰明 4個最佳飲水時間點提升學習效率

兒童健康

撰文: 黃諾韶

發布時間: 2024/06/12 13:29

最後更新: 2024/06/16 15:10

分享:

分享:

研究發現飲水可以令孩子變聰明,提升專注力和學習效率。

【飲水/喝水/記憶力/專注力/營養】天氣持續炎熱,相信爸媽會提醒孩子要多飲水,飲水除了可以解渴和有助排毒,原來飲水量充足的小朋友會較聰明,考試前飲更會令成績提升10%!英國和美國有大學早前發表各項有關飲水與兒童認知關係的研究,發現適當地補充水分,有助提升小朋友記憶力及提升多任務處理(multi-tasking)的能力,從而提升學習效率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飲水提升學習表現

飲水會變聰明,相信是不少家長的福音。英國東倫敦大學和威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曾進行一項調查,記錄東倫敦大學447名心理學系學生的考試習慣。發現在試期間飲水的學生成績提升了4.8%,而試前會飲水的學生成績亦比預期高10%,反映飲水與成績的關係。

團隊期其後於兒童身上測試亦得同樣結果。調查邀請60名7歲至9歲的小朋友,在測試前20分鐘讓一半小朋友喝下250毫升水。發現測試前有飲水的小朋友的成績比「沒有飲水組」高出34%。反映飲水是有利小朋友的認知表現。

飲水可增強記憶力

根據《營養雜誌》的一項研究,由美國東北大學(英語:Northeastern University)教授Charles Hillman及美國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(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-Champaign)運動及社區健康學系教授Naiman Khan發現,喝水可以提高兒童工作記憶、反應的靈活性和多任務處理能力。他提醒,輕微脫水會引致頭痛、易怒、認知功能下降等問題。

研究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觀察75名9至11歲的兒童,記錄兒童每天的尿液滲透壓、比重、顏色。揭示了喝水量與認知能力的關係,體內含水量比較高的兒童,反應會較快,多任務處理能力(Multi-tasking)亦較強。同時比較了含水量低的兒童表現,發現其記憶力工作比正常低了 34%。研究反映了喝水對認知功能發展的益處,以及點明習慣地補水的重要性,讓外界更了解喝水有助控制認知表現,從而具有預測良好學業成績的方案。

研究發起人之一的學者Naiman Khan表示,「適當地補充水分,對於兒童健康增益,能幫助處理複雜的認知操作,像是記憶、認知靈活性、反應力。僅是透過很低成本的方式,就有助於改善兒童的學習成果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水份不足影響專注力

在小朋友發育時期,加上活動量大,適時補充水分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。水有6大重要功能,包括促進代謝、排除廢物、代謝營養素、調節體溫、構成細胞成分,以及潤滑作用。相反,液體攝取不足,會出現多種症狀,包括口乾、嘴唇乾、黏膜乾燥、頭痛、眼睛乾澀或凹陷以及便秘。

早前學術期刊《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》發表了Takayoshi Yoshida教授的研究報告,指出大腦也要靠水才能發揮最大的認知功能,皆因人體腦袋七成半是水;輕度脫水已足以令大腦變遲鈍,會干擾記憶力、專注力、動作協調力、情緒和心智能量(容易焦慮和有情緒障礙)等。

兒童飲水分量建議

水分可補充身體因新陳代謝、出汗等所流失的水分,能維持體溫,傳送養分、氧氣及移走廢物,對身體十分重要。根據美國農業部(USDA)的建議,1至3歲的小孩一天需要飲5杯半清水,4至8歲的小孩一天需要飲用7杯水。

根據衞生防護中心「兒童健康飲食金字塔」的建議,提醒家長要留意,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,其實身體已失去2%水份,即體能開始下降,已是輕度脫水的指標。建議定時提醒孩子喝水,建議每小時可以喝200至250cc。亦要減少飲用添加糖分的飲料,如汽水和加糖果汁,避免養成不喝清水的壞習慣惡化。

兒童歲數飲水份量建議
2至5歲4至5杯流質飲品,包括清水、清湯、奶類等
6至11歲6至8杯流質飲品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